更新时间:2025-09-14 09:49:56 | 浏览次数:579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传统产业加速焕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成长,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更加强劲。
今年以来,国家“两新”政策持续扩围,从重点领域向更多制造业纵深推进。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四川宜宾,通过建设创新实验室布局新产业,更新先进设备升级传统产业,今年上半年,这里的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这几天,正在建设的这个智能制造中心吸引了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上百家头部企业来考察。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经贸方面,中欧发展理念虽存在差异,但互利共赢的格局从未改变。中欧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欧盟已连续15年保持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双方合作领域从最初的纺织品、农产品,扩展到如今的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高科技领域,中国的光伏组件、电动汽车与欧洲的高端机械、化工产品“双向流动”,中欧已从“贸易伙伴”发展为“供应链伙伴”,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荣共生格局。
“我这次算是第二次来到沙坪坝。”德国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说,在参访了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团结村中心站、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地之后,感觉“还蛮震撼的”。
从泉港到南安,绵延498千米的海岸线如同一根项链,把沿海村镇珍珠般串联,拼构出这座“海天佛国”流转千年的风华。7月22日,“数智海丝看泉州”媒体采风活动采风团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六胜塔、林銮渡,在与一件件文物、一处处古迹的“亲密接触”中,重拾海丝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