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3 19:50:11 | 浏览次数:3662
近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增强全国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以佛教经典、思想、制度、礼仪中国化为路径,将坚持和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的工作重点,在完成《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深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统筹推进新时代我国佛教中国化各项工作,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与时俱进,使中国佛教呈现新面貌,展现新形象。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引领全国佛教界增强政治认同,持续开展“三爱”、“五史”主题教育活动和“四进”活动。我们深入阐释教义教规、与时俱进推进佛教经典中国化。持续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将我国佛教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连续举办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建设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编辑出版《人间佛教思想文库》、《人间佛教研究论丛》,推进佛教思想中国化。我们不断加强教风建设,守正创新推进佛教制度中国化,依据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新成果,秉承佛教戒律精神,发扬丛林清规优良传统,适时修订完善本会规章制度,健全佛教内部管理规范体系。我们大力提升佛教院校规范化水平,强化佛教中国化人才支撑,指导支持佛教院校围绕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深入开展教学与研究,将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融入专业课教学,努力建设差异化、多样化、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体系。我们顺应时代推进佛教礼仪中国化,在推动建立符合佛教精神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佛教礼仪的同时,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挖掘弘扬佛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向上向善的内容,推动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大力弘扬慈悲济世精神,积极履行佛教社会责任,在大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同时,积极弘扬佛教依正不二的生态文明观,倡导建设生态寺院、文化寺院、和谐寺院,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这六项不仅可以指向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成为这些价值后面的深层理念,它们本身也是人类生活最基础的道德价值。故人类共同价值除了世界事务、国家间关系的价值约束外,也同时是人类一切生活所必需。由此可以体现出儒家文明原理的普遍意义。
活动期间,“寻味京城CityEat10条特色美食线路”把胡同卤煮的烟火气与运河船宴的雅致串联成线,“影视中的北京餐厅”打卡地图带食客走进《春娇与志明》《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场景。同步亮相的还有2025北京国际美食荟的美食推荐官,他们将把北京美食的故事讲给世界。
拓展“疆煤外运”通道,2022年底,新疆提出推进“疆煤外运”北、中、南通道扩能。2024年1月开通的将淖铁路,贯通准东和哈密两大煤炭基地,打通“疆煤外运”北部黄金通道。目前正建设的格库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形成“疆煤外运”南通道,带动库拜产区焦煤出疆。
昆明6月13日电 (记者 刘冉阳)云南省纪委监委13日通报,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勇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完)
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13日,首届海淀石刻艺术周活动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拉开帷幕。艺术周包括石刻主题沙龙、海淀文创市集、“高风峻节·石语谦谦”碑拓展以及紫竹工坊等系列活动,旨在促进石刻艺术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资源多元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美学体验和文化休闲服务。
自2019年起,该年度报告创新性围绕“一带一路”区域“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典型区域、国家、跨区域和全球四个层面,系统展示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估体系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