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5 03:55:20 | 浏览次数:1122
“以前买西瓜就像开盲盒,切开之前不知道是‘报恩瓜’还是‘报仇瓜’。”北京消费者张晓燕在盒马鲜生十里堡店挑选西瓜时,习惯性地拍了拍瓜,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自己买瓜时也会拍一拍,虽然听不出什么门道,但明显感觉这几年买到的西瓜品质有了很大提升。现在有了专业验瓜师把关,更能买到‘梦中情瓜’了。”
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如何在人工智能大潮下得到继承和发扬?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畅神——中国写意画作品展”汇集百余名家作品,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本次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服装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多家高校院校及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参与,共收到投稿作品近百件。在为期数月的征集过程中,涌现出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有的以中国传统纹饰为灵感,通过现代剪裁诠释东方美学;有的将冰雪运动的速度感与科技面料相结合,体现“绿色冬奥”理念;还有的作品巧妙运用非遗技艺,展现文化自信。这些创意不仅契合米兰冬奥会的赛事场景,更传递了“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
一张报纸上清晰地印有“庆祝抗战胜利”六个大字,这几个字加盖在原先的内容之上,在匆促中可见喜悦之情……这是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东南日报·抗战胜利号外》。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创业工作牵动千家万户。《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古今碰撞,科技搭桥,活动现场亮点频频,国乐展现“破圈”魅力,“非遗+网络”触达更多年轻群体,榫卯技艺转化为沉浸式游戏,AI助手连通古今,让“徽文化+人工智能”产生奇妙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