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9 11:11:18 | 浏览次数:6261
晚年隐居岭南山村的十年间,石虎以“鸡鸣即起”的日常,将岭南的山野、草木、晨昏与人文积淀转化为笔下的诗性语言。展览以石虎于山下村隐居期间创作的30余件重彩画为主,以“兹山无尽”为主题,既暗喻自然之无穷,也指向艺术家精神的永恒探索。首次亮相的18余米长的巨幅布面重彩作品《伏娲纹铭图》,可以清晰看到石虎纹象思维在画面中的体现。画面中不仅有伏羲、女娲等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也有屈原、杜甫等历史人物,同时还巧妙融入当代社会元素,体现了画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自2009年首创“毕业展示周”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已从校园走向城市,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今年毕业季以“七十二变”为主题,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物候观,寓意青年学子以创新应变的态度面对世界。
有岛内人士与谭主交流时指出,岛内民众对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挡不住”的现实原因。台湾音乐人方文山告诉谭主,“中华文化对我而言是创作的土壤”。张方远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岛内民众有充分接触大陆丰富文化成果的现实需求,岛内文化创作者也需要与大陆同行交流合作、汲取灵感和养分的机会,这样才能源源不断获得有利自身发展的创新活力。
一颗荔枝背后,是千里荔道沿途180万人在相关产业就业。看似围绕一枚水果做文章,本质上是广东人围绕荔枝产业发展发起的一次自我挑战,是书写在岭南大地上的一场事关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相机快门高频的“咔嚓”声过后,放大取景器中的画面,偶尔可以发现鸟群中佩戴着彩色旗标的候鸟。“不同的彩色标记组合代表不同的保护区,这个上绿下橙的旗标代表的就是中国鸭绿江口,证明这只鸟曾经被我们进行过‘环志’。”马力介绍,环志是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人员在捕捉到候鸟后,将镍铜合金或铝镁合金制成的鸟环佩戴在鸟的跗跖部、颈部、翅根、鼻孔等处,随后进行鸟体测量,将数据记录在统一设计的专用环志卡上,然后放飞。“通过环志工作,可以了解候鸟的年龄、种群数量、迁徙行踪等宝贵资料。”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当这份“惊喜”跨越山海辗转千里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三年级(14班)时,班主任老师陶文竹暂停了当堂授课,和孩子们一起念信、看视频、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