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15:50:46 | 浏览次数:7284
仲夏的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人流如织,展台林立。2025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廊坊经洽会”)正在此间举办,吸引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家企业参展,共赴一年一度的“廊坊之约”。
峰会一大亮点是各方一致同意大力弘扬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推动世代友好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签署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树立了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峰会明确了未来合作重点,决定成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着力推进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六大优先合作方向,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携手迈向共同现代化。各方还发出一致声音,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与此同时,重庆各级公安、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落实监管责任,严密防范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加强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日常检查,2024年实地检查企业4800余家,核查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证4.8万余份,核销购买、运输证5.2万余份,核查入滇制毒物品5900余批次,处置各类预警信息3000余条,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的情况。
论坛上,中澳商界、学界代表围绕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绿色能源、农业食品、健康产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表示,得益于语言大模型生成能力、代码能力、图像视频处理能力以及3D建模能力的发展,目前智能体技术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和应用潜力。
一方面,天然契合优势明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绿色转型经验更贴近非洲实际,发展路径具有更强的可复制性和适用性。与传统西方援助模式不同,中非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原则,避免了援助依赖关系,更容易构建持久的伙伴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基层治,则天下安。只有及时发现基层的小问题、重视小问题,才能避免发展成大隐患,这是我在这里学习到的中国智慧。”参与上述调研的俄罗斯籍Talker玛丽亚(Maria Lapshin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