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3 08:11:54 | 浏览次数:0290
记者找到了两份分别在2023年9月和2024年4月起强制实施的国家标准,一个针对食品和化妆品,一个针对生鲜食用农产品,刚好覆盖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最大的几类商品(《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例如,明确了月饼、粽子、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针对包装空隙率和包装成本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一般来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动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生产过程更加集约高效,并减少对资源要素投入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推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与创新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制度创新与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能够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要素流动、推动技术扩散、消除市场扭曲;同时,推动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适应市场变化。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经济全球化与开放效应。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能够通过国际经贸网络促进贸易流动、资本跨境配置、技术扩散外溢等。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也能够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四是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是知识创造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加大教育投入与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增强劳动者与岗位需求的适配性等,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从长远看,这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013年7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系统论述。此后,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为建设海洋强国深谋远虑,精心擘画:在地方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在国际会议上,主张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跑步前,先刷个脸。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来到“智慧健身步道”,开启一段特别的运动之旅。在跑了一段时间后,找到路边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上面就会显示人们步数、运动时长,还有消耗的热量等数据。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等海洋科技“大国重器”不断技术迭代、逐梦深海,提升建设海洋强国的科技成色和底气。
记者了解到,2025年平潭“海岛生活季”将持续至8月底,重点举办帆船运动周、中国平潭海岛合唱大会、“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等超30项文体旅活动,激活夏季旅游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