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7 22:46:51 | 浏览次数:6758
“在悉尼歌剧院唱响《藏文字母歌》时,我的手心全是汗。演出结束后,澳大利亚观众掌声不断。”作为2016年首批“出海”的学生之一,24岁的格桑卓央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也因此在心中种下了音乐教育的种子。去年从音乐专业毕业后,她毅然回到母校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音乐代课教师。“我想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教给学生,让他们用歌声推开世界的门。”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是福建漳州籍印尼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今上海市爱国学校)时奋笔疾书的抗倭誓言。
当地时间5月16日晚,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完成装箱,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直飞北京,启程回国。
“从受邀到中国参加学术活动,到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讲座教授,我感觉自己与中国的‘羁绊’越来越深。”波波娃表示,俄中两国的学术研究都有深厚底蕴,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大家的思维方式等又很相似,让合作格外顺畅。
当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下属企业也带来“特殊视觉检查仪”“激光打标机”“LED护眼灯”“快照式成像光谱仪”“AI心理测评仪器”等众多交互性成果。
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打破人工智能(AI)“知识高墙”,此次公众科学日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场科普活动。软件研究所向公众展示机器人的“智能大脑”AGIROS和“如意RISC-V:更懂你的操作系统”;计算技术研究所则展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带来《人工智能方法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发展与应用》科普报告;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建中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科普馆试开放,公众现场体会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管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三维建模、手术计划导航、无创脑机接口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场景。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光学专业研究机构,在奠基中国光学事业、服务国家需求、培养高级人才和促进光学发展等方面贡献突出,被誉为新中国“光学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