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9 23:53:18 | 浏览次数:2560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两岸寻亲交流的亲历者,《台声》杂志原副总编辑阎崑观影时,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两岸交流的大门是老兵们撑开的。两岸交流的每一步,都由眼泪和抗争铺就。”
中国名义税负一直高于实际税负。所谓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名义上该缴纳的税费。由于征管、企业对税法理解等原因,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
被大家称为“中国第一代驴友”的徐霞客若生于今日,或许会惊叹于“数字霞客”的无限可能——通过VR技术重现徐霞客古道,让用户“云游”梁皇山、华顶峰,感受“云散日朗,人意山光”的意境;基于《徐霞客游记》开发AI语音导览,在景点自动触发“游圣”解说,实现古今对话等。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山东发布相关政策,力求优化入境环境、打通入境旅游堵点,鼓励因公出国(境)团组开展入境旅游宣传,每年新开或加密8条以上国际航线,支持济南、青岛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争取每年运营国际邮轮达到30艘次,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申报口岸进境免税店,推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来过兰考,将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