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8 11:09:10 | 浏览次数:3367
其名源于“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历史底蕴同样深厚。这里是先秦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国宝“鎏金铜蚕”的出土地,见证了古丝路的辉煌。县城内的明清古街保存完好,汉调二黄、舞火狮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假日的街头活态传承,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良好生态与厚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强大的文旅吸引力。
新老展会同时“上新”,共同构成我们观察广东,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走过138届,这本老牌展会的“生意经”,为何能常念常新?
报告正文分为西藏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的主要成就、融合路径、经验启示三个部分,以西藏标志性乡村为观察切口,深入解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基层的实践路径,为那些希望守护和发展自身文化特色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鲜活经验。
太原10月17日电(高雨晴 刘小红)首届山西智能体育文化大会17日在太原开幕。大会为期三天,以“智汇三晋 文体互融”为主题,以“1+2+N”创新办会模式,构建起“展示+体验+竞技”的全场景空间,为公众呈现一场集现代化、科技感、文化范于一体的文体盛宴。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过去我们谈投资,往往聚焦于有形的物质资本,如基础设施、工业项目。这类“投资于物”的方式见效快、看得见——修一条路就能盘活一个地区,建一个工厂就能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发展路径。而创新与技术进步,归根结底要靠“人”来实现。正因如此,在继续优化“投资于物”的同时,要把“投资于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民生福祉的提升,才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和根本目的。
在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一辆辆收割机快速“吞吐”谷物、农机大院内烘干作业正酣……抢收抢烘,一片忙碌景象。各地争分夺秒,坚决克服连阴雨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抗灾夺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