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1 17:10:02 | 浏览次数:1122
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走入网球馆和网球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在郑钦文夺冠后更加明显,其中尤以青少年人群为多。
香港5月31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首届“香港非遗月”3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开幕。本届活动以“处处有非遗”为主题,通过丰富活动向公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魅力。
适逢端午假期,昆明台北街上人潮涌动,投壶、射五毒、制作书签等端午游园活动吸引游客市民参与。“看到‘两岸青山粽是情’的可爱谐音梗标语,听着摊主的‘台湾腔’,我就知道来对地方了!”游客朱南说,台北街因美食地道、摊主热情而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趁着假期,她特地从玉溪赶来探街。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