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01:36:37 | 浏览次数:42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增加高质量技术供给,促进产业升级,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和技术扩散,并推动传统产业的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换言之,科技创新提供突破“无人区”的原始驱动力,产业创新则提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场景牵引力。两者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两者并重培育新兴动能和改造传统产业,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布局。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国际力量格局,产业变革成为重构国际秩序的底层动力,两者融合深度决定国际竞争力,是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所在。
站在20年的新起点,为助力广大浙商加快拥抱绿色新质生产力,第三期“浙商讲坛”走进浙能集团,其间设置了主题分享、专题分享、专业分享和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共探绿色转型发展之道。
针对非法穿越行为,2024年至今,陕西铁检分院还同步指导下辖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立办行政公益诉讼6件,目前向西安市3个区县林业、文旅等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5件,移送线索2件,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
据悉,今年5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通知》,全国29个省60条(个)河流(湖泊)入选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名单。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药水河、海北州祁连县八宝河2条河流入选。下一步,湟源、祁连两地将围绕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区域发展等方面建设幸福河湖。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随着牛羊增多,草原不堪重负,昔日养活三四百头牦牛的草场,变得百头都喂不饱。更令人忧心的是,草场退化直接导致长江源生态恶化,土地沙化、遍地鼠洞,自然灾害频发。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