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3 05:06:17 | 浏览次数:1943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近年来,中国水果产地大型专业市场日益活跃,熟度、甜度和口感等一系列可量化指标成为消费者购买水果的重要依据。伴随着初级农产品的分级分类,“验瓜师”这一职业走进大众视野。
据介绍,利津1193年设县,因境内“永利镇”“东津渡”两地而得名,文化厚重、区位优越、资源丰富;龙居镇同样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从未间断,高跷、旱船、龙灯等流传至今。
央广网合肥6月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赵家慧)6月9日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在合肥隆重举行。活动通过艺术展演、文化讲述、科技演讲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生的网络文明新图景。
目前,“海洋十年”实施进程如何?中西方落实“海洋十年”的路径有何异同?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副协调员艾莉森·克劳森(Alison Clausen)近日在青岛接受“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二是扩大整体合作效应。以中拉论坛为中拉整体合作主平台,完善部长级会议、中国—拉共体“四驾马车”外长对话等机制性安排,继续举办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投资与合作高级别论坛等机制性活动,为双方企业扩大合作创造机遇。
近年来,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贵州正加快步伐沿着建设“一带一路”走出去,凭借着自身与众多共建国家在农业领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技术需求上的高度互补,已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开放前沿,努力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农业合作、扩大互利共赢的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