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2 21:12:29 | 浏览次数:776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和支撑。官方数据显示: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名录项目20项,省级名录项目110项,市级、县级名录项目600余项,且种类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剪纸、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皆以工艺精湛、独树一帜而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副会长卢远征则聚焦于“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景观”。这项工程始于唐代,清代成为国家工程,凝聚了中国人“向海而生”的智慧。其价值不仅在于浩大的工程本身,更在于它是自然力(涌潮)与人类智慧(海塘)共同塑造的文化景观。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10倍,马来西亚游客同比增长9倍,法国、西班牙、泰国游客均同比增长约4倍。 端午小长假期间,平台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5%。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游客最多。
“今年暑假期间的房间,预订数量十分可观,以上海、杭州的游客为主,滑雪、徒步、登山、钓鱼的占了很大比重。”石梁镇镇长洪翊博介绍。
海外华社同样积极开展华侨建筑保护实践与文旅开发。今年初,越南穗城会馆天后庙修缮工程竣工,当地华社联合专业机构对受损木结构、彩绘浮雕进行修复,使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庙宇焕发光彩。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除了住宿餐饮消费券,此次活动还同步推出了文旅体专项折扣券,进一步延伸消费链条。从历史遗迹到现代商圈,从演出场馆到特色街区,一张小小的票根成为串联多场景消费的纽带。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也为商家导入了精准客流,更延长了城市消费链条,激活了夜经济和文商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