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1 02:54:10 | 浏览次数:5552
贵阳5月19日电 (周燕玲)经过优化整合后,贵州有自然保护地237处,总面积达177.05万公顷,占该省国土面积的10.05%,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保护范围涵盖了贵州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90%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就地有效保护。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5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总的来看,推动投资效果不断显现,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北京5月19日电 5月18日,“驭见未来·感恩同行”世纪万马马术障碍赛在北京世纪万马马术俱乐部开赛,赛事吸引来自全国多家马术俱乐部50多对人马组合报名参赛,他们以精湛技艺展开激烈角逐,为京城观众奉上一场高水准的马术竞技盛宴。
如今,在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下,“霞客精神”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探险者的行囊,更是文化传承者、创新者与实干家的精神坐标。
据介绍,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主要活动设在西宁市,其他活动在全省范围同步开展。青海文化旅游节自2003年起已连续举办16届,经过多年打造已成为丰富青海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宣传大美青海的重要平台和金色名片。
博物馆通过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城市文化气质。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不少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博物馆承载着讲述地域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涵养城市品格的重要功能。重视加强博物馆与其他行业特别是文旅产业的融合,将推动博物馆旅游热潮更广泛、更可持续。一些博物馆开创了“博物馆+旅游”的模式,打造特色文创IP,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历史文化与城市人文相融合,让文物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文物打破时空限制,在更广泛地区与人群中得以传播。博物馆自身也“放下身段”,主动“走”到了线上。越来越多中小博物馆也开启了“云端博物馆”。除了“走”到线上,博物馆还“走”出了国门,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展览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