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5 13:35:33 | 浏览次数:9224
一场校内篮球赛,两名大学生在攻防之间身体相撞,一人摔倒受伤,另一人被吹罚犯规。事后摔伤者起诉犯规者担责赔偿,二审法院判决犯规者无需承担侵权责任。判决后,“犯规致人受伤不需担责依据何在”迅速引发热议。
第三,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尚无亮丽表现。再加上若干“部会”状况不少,屡成媒体议论焦点,如台内务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海委会”等。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全国一卷阅读III由四段材料组合而成,四段材料分别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刘向《列女传》、韩婴《韩诗外传》和崔述《考信录》。据《左传》记载,郑定公出访晋国时,郑国子大叔用了“嫠不恤其纬”这一形象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于局势的忧虑。崔述《考信录》将“嫠不恤纬”与《列女传》“鲁漆室女”、《韩诗外传》“鲁监门女”这两则故事联系起来,总结出“虚言竟成实事”的演绎过程,进而对“但见汉人之书有之,遂信之而不疑”的现象提出批评。第14题要求考生回答崔述运用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试题的第一问,需要考生在读懂文言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材料,提取信息,归纳观点。第二问又引导考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着意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顺着崔述的逻辑,考生可以得出“对古书中的记载不宜盲目相信,而需加以辨析”的结论,即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认识的第一点。同时考生也应注意到,“鲁漆室女”“鲁监门女”的故事均是在“借物喻意”,即通过讲述故事阐明某种道理。对于“借物喻意”的故事,应着重理解故事所阐述的道理,不必强求其真实性,这也是一种认识。这一题目指引考生将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思考、分析、整合,导向鲜明。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广州6月7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7日消息,“6·6给‘荔’节——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掀起甜蜜旋风,带动全国多地水果市场、大型商超、水果店开展“6·6给‘荔’节‘荔’争上游”“6·6给‘荔’节‘荔’量全开”等宣传物料展示,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广东荔枝的品牌影响力。
西安6月7日电 (梅镱泷 张桐若)2025年全国高考于7日拉开帷幕。高考期间,西安考生可凭借“2025年高考准考证”免费乘坐该市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据悉,这也是西安市出租汽车行业,连续第24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