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4 00:51:44 | 浏览次数:9395
2025年公众科学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理化所)延续“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特色,推出“遇见哪吒,探秘理化”科学游园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实验、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及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科学盛宴,展现“科研与科普双向奔赴”。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戴斌说,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人们的旅游过程中必将得到统一。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及“洛阳家家学胡乐”等举例,强调文化互鉴融通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
李国英表示,构建智能大坝是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时代之变、塑造发展动能的关键之举,愿与世界各国水利部门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坝工行业创新和进步。
人才培育方面,深化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夯实合作根基。加强与拉美国家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中拉青年科学人才交流,邀请拉美科学家与中国高校及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同时,积极将中拉联合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实践进一步推进科技合作。
宋均营:中国长期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科技进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而拉美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科学教育投入上存在不足,如何培养科技人才成为困扰多国的难题。对此,中国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拉美国家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彰显责任与担当。相关合作不仅为拉美国家创造了短期机遇,从长远来看更是促进了双方在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王毅说,今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希望德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发挥积极作用,以中德高质量合作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尽快妥善解决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案,推动中欧合作提质升级。中德应承担起大国责任,共同倡导和坚持自由贸易,携手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