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16:55:42 | 浏览次数:4681
面向公众,计算所展出了一系列尖端科研成果:“一生一芯”“寒武纪智能芯片”“极光1000星载计算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数据压缩:数字世界里的‘瘦身术’”“面向科技大模型的数据分析系统”“交互对话数字人”“单目三维重建”“面向科技大模型的数据分析系统”“高低轨双模卫星终端通信芯片”“卫星通信终端”“卫星通信消防头盔”“视点估计游戏演习”“蛋白质结构3D可视化及改造”“高倍智能视频压缩一体机”“搜索增强大模型应用GoMateS——科普知识智能问答”等。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全国四大古灌区之一,2017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黄河主干道首个获此殊荣的工程,也是宁夏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农耕奇迹,被编入《中国黄河文化大典》专章,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科技赋能的探索在蔚县博物馆同样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游客才能在博物馆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蔚县博物馆馆长王艳萍说,自2024年底京蔚高速开通以来,该馆走进了更多“博物馆迷”的视野。
一个字可能要读上万遍甚至10万遍,江梦南总算可以慢慢发音了,虽然不清晰,但对父母来说是极大的鼓励。父亲赵长军说,第一次听见女儿叫“爸爸”,自己笑着笑着就哭了。
2024年2月,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一年多来,我们公司在码头货物换装时间从三四天缩短至3小时,发往中亚和中欧地区的货物约4000柜,是2023年的3倍多。”5月15日,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说,“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文化遗产是文明的记忆,更是未来的资源。”活动主办方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在北京会场表示,期待通过一系列跨文化、多维度的交流实践,推动文化交流从理念迈向实践,从交流走向共建,为中泰友好注入更加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这里不仅是宁夏水利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治水智慧的缩影。”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俞勇强表示,该中心将成为国际灌溉文明对话的重要场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