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1 00:07:02 | 浏览次数:1820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为支持和便利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湖南首创“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大幅提升非洲输华食品准入评估效率。得益于此,几内亚比绍腰果、马达加斯加羊肉等优质产品得以快速获得中国准入。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十余年来,中国先后建立起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崇明区副区长徐慧泉在区情报告中展示了崇明区域发展的蓝图。据介绍,崇明区以“世界级生态岛”为核心定位,着力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城市建设。崇明区通过“1+1+X+Y”人才新政体系,不断释放强劲引力;通过“生态+产业”“生态+科技”模式,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未来,崇明区将持续深化“生态立岛、产业兴岛”战略,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生态支撑与产业创新样本。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