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9 07:16:59 | 浏览次数:7186
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走入网球馆和网球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在郑钦文夺冠后更加明显,其中尤以青少年人群为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苍山洱海间的靛蓝色扎染铺进国际机场,万泉河畔艳若云霞的黎锦纹样亮相巴黎时装周,中华文化符号跨越国界,成为世界通行的美学语言。
在张姝钰看来,这次创作古诗文绘本,不只是出于个人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为更多年轻人打开了通往经典文化的新入口。父母那一代熟悉的“小人书”已经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插画形式,但其中的文化传承始终未曾改变。
作为不少外国游客来华旅行的第一站,上海被称为外籍游客到中国旅游的“新手村”。走过“新手村”,入境游客有强烈的意愿在周边城市继续探索。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首次来华游客更多聚焦在大众热门景点,多次来华的游客则更喜欢去小众特色景区。今年3月,沪苏浙皖共签入境游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力争实现2025—2027年长三角入境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0%。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项目群办公室旁,一栋小巧精致的玻璃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项目部负责人蔡慧勇介绍,这是哈全国引进的首个安全小屋,配备卫星电话等应急救援设施和物资,可以保证极端天气下的水电通信通畅,确保人员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