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2 19:00:30 | 浏览次数:8954
2024年11月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新闻网,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组织开展“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团圆之路——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寻亲公益故事》《红苹果公益“穿墙聊吧”——互联网科技下的公益革新与温情传递》《“听见·记忆的回响”40赫兹伽马音乐疗愈公益企划》《以数字之光,照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入选。(完)
除了实用之外,种种精美文创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物。踏入博物馆大门,文创商店那可是不少人必去的打卡地。陈邵峰对此也深有感触。
由此,该空间成为吕山小学的学生遨游信息世界的通道。除了常规的信息技术课程,社团课、兴趣小组、项目化学习小组、竞赛班训练,都在创客空间进行。“所有学生都可以来创客空间,有天赋、感兴趣的学生,会被选拔到竞赛班,我们也有梯队建设。”胡永亮笑着说。
漳州5月19日电 (记者 张金川)5月18日晚,2025年漳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十里蓝山景区开幕。开幕式通过沉浸式非遗展演、夜间经济体验等创新形式,全方位展示漳州文旅资源。漳州市委书记王进足宣布大会开幕。
阿斯塔纳5月19日电 (记者 单璐)据哈萨克斯坦总理府网站19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总理别克捷诺夫已签署决议,批准设立“库尔克特·阿塔”特别经济区。
博物馆的沉浸化、交互化,重新定义我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如今的博物馆,更加注重让文物“开口说话”,注重科技融入以及互动体验。AI技术正在悄然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增强“博物馆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借助AI技术,博物馆不再是单向输出文化知识的展厅,而成为激发观众参与感和创造力的乐园,使文物展示传播变成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使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参观变成参与。这有效提升了观众体验,并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有越来越多“数字人”加盟博物馆,实现个性化场景适配。在河南博物院,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穿越”回唐朝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游);河南博物院引进的首个数字展——《唐宫夜宴》XR(扩展现实)大空间沉浸展,千年前的盛唐风华,被立体式复刻至数字空间。博物馆通过数智赋能,从静态的展示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场所,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也让公众更能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在这里,人们可以来一场亲子游,边逛边玩;也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细细品味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可以买到趣味横生的文创产品。文物可知可感,难怪大家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