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1 20:21:43 | 浏览次数:798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孝磊认为,浙江流纹岩具有体量大、类型多、时间跨度大等特点,可串联早期地球生命、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纵观中国南方典型地形地貌,如黄山花岗岩地貌、张家界峰林地貌等,它们均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比而言,浙江的流纹岩地貌也毫不逊色,因此我们建议加快推动浙江流纹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浙江省地质院党委书记邵向荣在致辞中表示,接下来浙江省地质院将深化浙江流纹岩调查工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加强浙江流纹岩全球对比,彰显其突出普遍价值,并营造浙江流纹岩研究开放合作的良好氛围,打开浙江流纹岩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据悉,广东省南岭森林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是暨南大学首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站。刘绍臣基金将用于野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与升级改造,观测设备的购置、更新和维护维修,奖励在野外站取得优异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青年教职工等,并将为野外站申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表示,“十四五”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组织编制《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明确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任务、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擘画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发展蓝图。在此基础上又于2025年3月印发实施实施指引,进一步为扎实推进国际交往重点区域与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坚实规划支撑。
陕西10月16日电(记者 刘星晨 林勐男 孙静波 王海波)“旱腰带”,展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此前苦于干旱的情况;“白菜心”,指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地区。
“如果来到ITER项目现场,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同事正在进行组装工作。”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受访时高度评价中方所作的努力。他说,从部件交付到设备安装,中国对ITER计划的贡献一直在不断增长。
眉山10月16日电 (记者 刘忠俊)10月16日,“环天星座”一阶段二期组网卫星“东坡之眼号”“锦江星元号”出征仪式在眉山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举行。仪式上,出征卫星的1:1模型亮相,工作人员同步揭秘SAR雷达卫星研制全过程,并展示SAR载荷核心技术原理与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