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1 07:43:55 | 浏览次数:0505
展陈重点彰显文学、美术、新闻出版、音乐舞蹈、戏剧、学校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际反法西斯友人共九个领域的100多位国内外文化名人,在桂林从事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的历史功勋。其中,包括范长江、胡愈之、孟秋江等推动创办“国际新闻社”的事迹——“国新社”于1938年10月在长沙初创,范长江、胡愈之撤至桂林后开始真正运转,在与香港“国新社”合并后,以桂林总社为中心,凭借庞大的通讯网络,向海内外150余家报社发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一个新闻战斗堡垒。
当日的开幕式上,WTA向赛事主办方赠送官方赛事授权纪念画框;组委会向球员代表马烨欣、袁程依依、肖正花、弗莱德萨姆、卡西诺赠送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和湖南地方特色的礼物“灵鹿衔芝”。
黄英哲与邓孔昭就光复初期的台湾社会实际情形,两岸知识分子围绕台湾光复文化重建的思考与合作,许寿裳、杨逵、杨云萍、魏建功、吴新荣等对于台湾光复初期学术文化工作的努力与成就等重要议题展开交流。
当时,国民党琼崖当局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格的封锁政策,琼崖特委不仅获取物资非常困难,甚至难以获取国内其他地区的革命信息。在这样的形势下,邱秉衡利用自家的“聚益号”盐铺接待琼崖特委的伤病同志和来自香港或内地的革命同志落脚,以甘蔗、扁担等货物混藏枪支弹药送往革命根据地。
邓爱军表示,回顾邱秉衡先生支援抗战、贡献琼崖革命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民建人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先辈在抗战烽火中淬炼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强国之志。
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两岸学者面对面”已成功举办17场,获得两岸学界及两岸同胞的广泛关注,成为两岸学者深度对话的重要品牌。(完)
佳木斯9月2日电(记者 刘璐)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民族脊梁”雕塑绘画展在东北抗联雕塑馆开幕。作为中国唯一的抗联主题雕塑馆,此次展览通过400余座雕塑、20余件书画作品,以艺术形式全景式再现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开展首日吸引千余名市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