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0 10:24:16 | 浏览次数:6319
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与儿子苏过踏访昌化江畔,祭拜峻灵王,回到儋州两个月得北归诏令,遂写下《峻灵王庙碑》,赞叹昌化岭“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的奇观。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全国四大古灌区之一,2017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黄河主干道首个获此殊荣的工程,也是宁夏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农耕奇迹,被编入《中国黄河文化大典》专章,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益民药材林木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林间管护重楼、黄精等药材。“我们采用高矮植株套种模式,还原药材原始生长环境。”负责人李中武表示,该农场2017年开始林下种植,现有面积200多亩,2023年起药材陆续进入采收期,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药企。
“这摩托也太帅了!我能试试吗?”一位参展商被展区内红蓝涂装的雪地摩托深深吸引住。只见黑色履带上密布防滑钉,宽大的车胎彰显着极地适应性。近年来,佳木斯市紧盯冰雪经济风口,依托区位优势,将“冷资源”锻造成“热产业”,实现从雪地摩托的定制化生产到极地装备的全链条研发。
这几年,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到了节假日很多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当下,“博物馆热”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博物馆已不仅是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角色,更反映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一转变,也与消费新动能的提升紧密相连。
什么样的地方能一年吸引14亿人次前来“打卡”?答案是博物馆。相信很多人都是其中的一员。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大家发现,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想办法,在“科技”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上做文章,让珍贵的文物“活”起来。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就跟随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看看新时代的博物馆有哪些奇妙之“变”。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