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4 02:34:11 | 浏览次数:1431
活市场的同时,严监管并行。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司法与行政协同,夯实资本市场司法保障的制度基础,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的投资环境。
数字技术、模拟场景让法治文化“活”起来。省委网信办开发“清朗侠”表情包,让卡通形象演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晋城市“网安小精灵”通过直播连麦解答法律咨询,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有效消解了法律的距离感。运城市政法系统举办刑事业务论辩赛,选手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法理交锋,将赛场思辨转化为司法能力。平遥县法院设立古城文化保护法庭,采用“三合一”审判模式处理文物纠纷,让晋商诚信文化滋养当代法治建设。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立法与普法协同推进。《山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中,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解读、漫画释法等方式,让立法过程成为普法课堂。省司法厅建立法规规章解读库,对新出台法规进行“全周期”宣传,实现“立一件法规、普一片法律、治一方领域”的良性循环。
央广网太原7月22日消息(记者费权)当网络成为生活的“第二空间”,法治的阳光该如何洒进这片虚拟天地?在山西,答案藏在烟火蒸腾的日常里——地铁穿行时,车窗上的“清朗侠”正用动画讲网络陷阱;婚礼进行中,新人接过的不只是婚书,还有一本带着民法典温度的“法治纪念册”;未检基地的游戏区里,孩子们敲着键盘“闯关”,在互动中学会保护自己……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法治注脚”,正让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从“纸上蓝图”变成“脚下道路”。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