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9 08:38:35 | 浏览次数:3481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报告显示,2024年,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5%;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保持对重点领域财力保障和对经济恢复支持力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支持地方加大补短板力度。
杭州6月24日电 (鲍梦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年)》(下称发展指数)24日在浙江杭州发布。其显示,2024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下称G60)九城的GDP总量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美元汇率折算,超过荷兰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全球各国经济总量排名的17位。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5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流动;下大气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锻造产业链长板……我国经济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近5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8万亿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一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现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外贸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的67%下降到2024年的32.5%。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明显增强。近段时间,面对个别国家遏制打压、外部冲击加大的复杂严峻局面,我国经济大盘能够稳住并持续向新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国内大循环日益畅通,内需主动力愈加显现,有力对冲了外部冲击影响。实践充分证明,做强国内大循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下出的先手棋,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
此外,杨恒还提到,《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强调了要加强新技术IP保护,这一点对技术型企业意义重大,也让爱莫科技这样的技术型民营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未来,民营企业开发的新技术可快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让迭代快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得到更好保护,也能让投入研发并获得专利技术的企业,以便更好发挥技术的市场价值。
遭遇冰雹天气时,滑县小麦正陆续进入灌浆期,专家告诉记者,此时小麦籽粒尚未完全形成,短时冰雹虽会使部分麦穗受损,但通过后期生长调节和管理,营养就会供给到其他籽粒上,整体受损程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