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4 19:02:14 | 浏览次数:3757
苏峪口瓷窑址的考古成果以全新的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发展,并从瓷业生产的角度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实证了两宋时期民族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趋同,为元、明、清时期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苏峪口窑场的出土资料对研究这一时段的历史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完)
付巧妹研究员介绍说,丹尼索瓦人发现以来,此前研究将来源于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中国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以及台湾澎湖海域等遗址点出土的牙齿、不完整下颌骨及骨骼碎片归属于丹尼索瓦人群,暗示他们可能曾广泛分布在亚洲地区。
“中亚国家旅游年、文化年、艺术节在中国广受欢迎,《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中国影视作品走红中亚,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成功开行……”对于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描述的中国和中亚人文交流热潮,在西北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的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阿尔特奈·阿里亚斯卡罗娃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中亚国家一股蓬勃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吉尔吉斯斯坦年轻人把学习中文作为通向未来的重要工具,把中国看作实现个人梦想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深处的阿姆河右岸气田,集气站高高耸立,输气管道纵横交错——这里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气源地。
未来,广西规划馆将依托正在建设的“国土空间规划展”核心功能,融合“恐龙奥秘科学馆”等创新业态,打造多元化文化体验空间。(完)
冲突升级没有赢家,只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引发更大的动荡。中方强烈呼吁冲突当事方特别是以色列,以地区国家人民利益为重,立即停火止战,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完)
本届峰会最突出的亮点是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植根于六国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共同理念和价值,由各方共同探索提炼而成,彰显了六国循睦邻之愿、强信任之基、聚团结之力、行互助之举的坚定意志。习近平主席精辟概括了“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要义,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秉持这一精神,强化中亚同中国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锚定构建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更加进取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