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9 22:34:53 | 浏览次数:1179
本届峰会最突出的亮点是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植根于六国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共同理念和价值,由各方共同探索提炼而成,彰显了六国循睦邻之愿、强信任之基、聚团结之力、行互助之举的坚定意志。习近平主席精辟概括了“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要义,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秉持这一精神,强化中亚同中国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锚定构建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更加进取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王翔鹏指出,“全球伞业供应链中心”将助力晋江制伞业从世界制造基地向全球供应链商贸中心转型跃升,打造“晋江智造”的全球化协同网络,加速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产业新格局。(完)
随着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单方面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47个,加之离境退税、便利支付、消费场景等方面的便利政策持续推出,越来越多的外籍友人到访中国、感受中国。今年已有68.4万余人次外籍人员经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同比增长超53%,主要以旅游观光、商务访问为主。
2024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时指出:“双方还要积极开展减贫合作,扩大和深化地方合作,打造更多惠民工程。”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框架内增设减贫合作分委会,就减贫事业开展进一步合作。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他期待,通过这两部著作的外译推广,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文明,让世界读懂中国历史、读懂中华文明,以两部著作架起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强劲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阿依达尔·阿姆列巴耶夫:任何国际组织的有效发展都离不开清晰的理念指引。在这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上海精神”作为其核心理念和指导原则,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可以说这一理念倡导和谐共存,契合亚洲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