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9 20:07:45 | 浏览次数:8984
热情奔放的歌舞、风格独特的民居、绚丽多姿的服饰、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新疆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全疆各地加大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系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展示传承、公共空间更新等项目建设,古城街巷的一砖一瓦、街头巷尾的一食一味,都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科普斯表示,国际电工委员会始终致力于实现设备数字化和电气化、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全球合作建立信任关系。在转型过程中,国际电工委员会持续通过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等标准化工作为能源转型提供技术基础,促进全球合作。国际电工委员会将继续通过标准化协作和创新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持,共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全球迈向可持续的电气化未来。
铁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铁西区“科创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不仅为本土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更充分彰显了铁西从“工业摇篮”向“科创高地”转型的坚定决心。期待这些在科学启蒙中成长的孩子,怀揣着“爱铁西,建家乡”的热忱,用知识反哺铁西,让“工业摇篮”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完)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产学研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双向奔赴和长期坚持。”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道锌说,“光电是一种使能技术,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使能技术。”
行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从独具匠心的传统手工艺品到紧跟潮流的现代创意摆件,越来越多承载独特文化内涵的产品被放置在商铺的显著展位。“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稳中有降,而文创产品的市场份额则大幅攀升。”在文具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义乌市奥祥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虞红亮告诉记者,公司2018年开始专注于文创产品,至今已开发出数百种兼具审美与功能性的文具,深受青少年喜爱,虞红亮称其“提供情感价值”。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在东盟国家的布局。据路透社5月15日报道,中国在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激增,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领域。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于2024年7月在泰国启用了一座产能为15万辆的电动汽车工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宣布,在2023年向印尼镍业投资58亿美元。据《经济日报》4月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地,近年来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直接投资流量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投资存量1756.2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74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72万人。东盟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2023年东盟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887家,同比增长35.5%,实际投资金额102.9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6.3%。截至2024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4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