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5 05:44:36 | 浏览次数:3350
王晶,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馆员,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先后参与陕西周原、北京路县故城、内蒙古辽上京、山东桐林等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编制《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和研究计划(2022年-2025年)》,参与编制《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简报、文章十余篇。
从《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谷文昌》等文艺作品中感悟家国情怀,于文化遗产地、国家文化公园等地见证文脉传承,在“诗词热”“文博热”“国潮风”中增强文化自信……可感可及的文化,正不断丰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
同时,鼓励国内外新创优秀剧目到广东首演,鼓励国外项目将广东作为国内唯一演出地,鼓励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的原创作品及优秀经典作品参与申报。
茂名在文旅融合上大胆探索,打造以荔枝为主题的沉浸式消费场景——古荔园中的汉服茶会、研学游;荔枝林间的星空露营、美食节;以荔枝为灵感的艺术展览,还有荔枝主题民宿……“荔枝+”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文旅新活力。
在以往的发现中,琉璃河遗址大型建筑(宫殿建筑)的规模、形制和在城内的分布都不太清晰。本次考古勘探在内城内新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设施,其中大型夯土建筑和夯土井的组合是西周时期遗址中首次发现,为探索西周封国城市单元结构提供了材料;在内城中心偏北发掘了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和两处大型夯土井,夯土建筑的夯土面积为西周封国中规模最大者;周边出土了卜甲、卜骨、祭祀坑、高等级建筑材料等,都为复原燕国高等级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增添了材料。
如何高质量推进托幼衔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院长黄瑾教授在其新书《幼儿园托班活动资源系列丛书》中,聚焦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以脑科学、儿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为依据,以0-3岁婴幼儿早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指引,以促进早期婴幼儿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养成、积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品质素养为目标,呈现一日生活中的环境创设、材料使用、活动设置、师幼互动、生活照护、家园共育等内容,诠释了聚焦2-3岁婴幼儿早期动作、情感、认知、语言、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综合发展的整体性、专业化的早期托育服务机构教养方案和支持性资源。
2025年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体验摊位和宣传摊位。青年大学生们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通过组织趣味竞技体验、全运知识打卡等活动,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全运,沉浸式体验体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