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9 01:09:26 | 浏览次数:1119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筑屏行动方案》还提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强基、监测评估数智赋能、监管执法提质增效、环境风险系统防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7个专项行动、27项具体工作任务。此外,还提出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清单,包含6大类6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60.51亿元人民币。(完)
有记者提问:日前,流失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五行令》《攻守占》通过中美文物返还合作回到祖国。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民进党当局给这些台湾演艺人员贴上“统战”标签,扬言予以查处,严重侵害台湾同胞的基本权利和言论自由,充分暴露其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的虚伪本质和操弄“反中抗中”、破坏两岸关系的丑恶嘴脸。
近年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蓬勃发展,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在2022年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炼了“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规划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方向,提出了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两年多来,中阿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惠及人民,人文交流进一步丰富,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阿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加强对阿合作的初心不变、方向不改、信心不减。2026年,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将在中国举办,这必将成为中阿关系史上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该馆首个临时展览为“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生动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图景。本次展览精选珍贵文物及复原场景,从财富、饮食、服饰、典籍四大维度,全方位展现西汉贵族的精致生活与精神追求。
“要让观众在触摸历史、参与学习的同时,寓教于乐地感受北朝文化的厚重与温度。”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馆长王志勇介绍,自2020年开馆以来,该馆陆续推出了“北朝文物”传拓、“北朝陶艺”体验、“北齐书法”特展等体验项目,让北朝文化“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