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23:03:14 | 浏览次数:6419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入汛来最强降雨过程刚刚结束,今起新一轮较强降雨过程又无缝衔接。今起至27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黄淮等地将再现强降雨。此次降雨系统移动速度较快,持续时间不长,过程整体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及上一次过程。
上海6月24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和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等23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历史照进现实,合作点亮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邀请10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的历史亲历者、专家学者、民间友好人士,参观“友谊:血与火的考验”主题展,参加“历史照进现实,合作点亮未来”纪念会,汇聚中美民间智慧,研讨在新形势下传承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人民友谊,在实践中不断践行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助推中美关系这艘巨轮穿越急流险滩,驶向稳定航程。
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发展动能和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国际大循环和国内大循环客观上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发生了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现瓶颈,以出口为导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