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00:23:05 | 浏览次数:0320
在助力企业“扬帆出海”方面,黄海昆指出,着眼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需,福建组织法学专家加强国际法和国别法研究,制定全国首份涉外贸易纠纷应对指南、全国自贸区首份临时仲裁指南,参与涉外仲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以精准化、多元化的法律服务筑起企业“出海”风险防火墙。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首先,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把一些重要的提法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比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将民营经济定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较以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显著升级。这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我国民营经济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专项立法给当下广大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拿法律规定的“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来说,不少地方都有政企早餐会,主角不是领导,而是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时,听到的是企业的真实声音,解决的是企业的实际问题,构建的是亲清政商关系。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李志飞,最初是在北京工作。2021年,当鄂尔多斯市政府投出求贤的“橄榄枝”,他决定和这座城市建立联系。他看中了当地企业伊泰集团的发展潜力,“这家企业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就是能搞‘煤制油’研发。”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记者刘慧、温竞华)
作为一名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江东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侃达认为,对于杭州的民营企业来说,创新从来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生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