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6 16:48:41 | 浏览次数:4627
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构建“三书同达”服务体系,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建设书》,将“事后处置”转为“事前提醒”。指导平台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平台内经营者发送信用修复提醒,并在完成修复后,由平台在其自身信用评价体系中及时恢复信用。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帮扶指导,依托市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广泛开展信用修复政策宣讲,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重塑信用健康发展。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获悉,2024年,内蒙古接待游客2.73亿人次、实现收入4140亿元,创历史新高,“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等文旅品牌声名远扬,《骑兵》等文艺作品展演场场爆满。(完)
参加会议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张天一说:“这是一份对世界、对未来都有意义的决议。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乌鲁木齐5月19日电 (刘雨珊 麦尔当·黑尼 布音克西克)炎炎夏日,正值农作物拔节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新疆巴州和硕县18.8万亩辣椒长势正旺,农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对辣椒开展施肥、中耕、浇水等田间管理工作,现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新型农人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好帮手”。
针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杭州市人大研究室副主任肖朝红介绍,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共提出401件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理完毕,问题解决率达77.8%。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7日电(李倩)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一列特殊的“文化专列”在内蒙古鸣笛启程。16日,“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第二季活动走进草原铁路。
追溯过往,全球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几百年来,全球治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条件。17世纪中叶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搭建了一个主体和范围有限的地区秩序,确立了主权平等等国际关系准则,为此后的全球治理奠定了秩序基础。但是,受生产力水平、工业化程度、交通运输方式等因素制约,这种秩序尚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属性。世界历史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尝试始于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主体的、涉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广泛领域的全球治理体系得以建立,全球治理实践进入大发展阶段。1990年,国际发展委员会提出“全球治理”概念并很快得到国际认可。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性挑战的不断涌现,全球治理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不断增加,全球治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