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1 20:34:48 | 浏览次数:8424
香港6月13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教育大学(简称“香港教大”)13日与清华大学在香港举办以“未来教育与学习”为主题的论坛,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前沿议题深入探讨。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小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智慧结晶和精神追求。鹤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33项,市级110项,包括民间社火表演的恢宏热烈、大平调戏曲的韵味悠长、泥咕咕的造型多样、子馍美食的独特风味等。诚邀大家有机会来到鹤壁,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共享文化传承的喜悦。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鲁凤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时间和保存环境的影响,部分档案文书出现老化、微生物病害、断裂、残缺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既不利于文物的长久保护,也影响了档案的研究利用。2022年12月,孔子博物馆对孔府档案进行病害调查评估,编制了《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第一批)本体保护修复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郑州6月14日电 (记者 刘鹏)13日晚,河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启动。此次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旨在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当代焕发生机,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可看、可玩、可尝、可沉浸体验的文化嘉年华。